第节能减排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于中国的能源家底,有一种说法是中国富煤、贫油、少气。节能减排完全没有必要,而实际上,煤炭资源虽然绝对数量庞大,但1800亿吨左右的可采储量,只要除以13亿这个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均资源占有量就会少得可怜。
《可再生能源法》、《促进循环经济法》等,对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机制、手段、方法进行了明确规定,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资源、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有法可依,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基本的法制保障。
节能减排如同早先的全球化一样,已成为一种国际趋势,企业必须随潮流而动。在人类200余年的工业化进程中,大量化石能源(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含碳能源)的消耗已经使得地球变暖成为事实,并带来了更多的灾害性天气。
1、在产业结构优化上,中国严格控制低效重复建设,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升级。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外贸结构,促进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发展。同时,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工业节能方面,70%以上的能源消耗集中在工业,因此,中国对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技术进行了严格要求,如钢铁、石化等行业。
2、五) 热电联产:支持工业发展热电联产,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降低排放。(六) 副产煤气回收:强化工业副产煤气的回收和利用,减少资源浪费。(七) 企业能源管控:推动信息化改造,提高企业能源管理效率和水平,目标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3、中国在推进节能减排方面,已设定清晰的十二五发展目标。首要任务是,到2015年,期待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并且单位GDP的能耗下降幅度达到16%。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计划从当前的3%提升至14%,增长1个百分点。
1、加强日常宣传和舆论监督,宣传先进、曝光落后、普及知识,崇尚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推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粮,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积极营造良好的节能减排社会氛围。
2、为实现“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国务院近日正式印发的《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提出了10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在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专项规划、产业政策时体现节能减排要求;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加强评价考核,实行问责制等。
3、强化财政扶持 整合现有政策渠道,完善可再生能源资金支持制度,加大对分布式能源和非常规能源发展的支持力度。
4、一)完善价格、收费和土地政策。加快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研究制定鼓励余热余压发电及背压热电的上网和价格政策。完善电力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对能源消耗超过国家和地区规定的单位产品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和产品,实行惩罚性电价。严格落实脱硫电价,研究制定燃煤电厂脱硝电价政策。
5、“十二五”主要针对水污染物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指标以及大气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指标共四项主要污染物指标进行总量控制,在“十二五”末,即2015年末,实现比2010年排放总量平均下降9%左右(各省目标因情况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