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省的北部和东部边界紧邻俄罗斯,南部则与中国的其他省份接壤。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点,黑龙江省的气候呈现出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冬季漫长且寒冷,夏季短暂但温暖湿润。这种气候特点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地理位置与特点: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最东和最北的省份。它的地理位置独特,拥有漫长的边境线,与俄罗斯接壤。这个省份因其广袤的黑土地而得名,黑土地是该地区主要的土壤类型,肥沃而适合农业种植。 历史背景:黑龙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包括满洲、女真等民族在此繁衍生息。
3、地理位置概述: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东西跨14个经度,南北跨10个纬度。区位优势:北、东部与俄罗斯为界,边境线长3045千米。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
4、地理位置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东、最北的省份,拥有漫长的国境线和广阔的地理区域。该省地处东北亚地区的核心地带,毗邻俄罗斯远东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由于地理上的优势,黑龙江省成为了中国连接东北亚的重要门户之一。纬度特点 黑龙江省由于地处中国最北端,因此具有极高的纬度。
成都市:青白江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项目、双流区废旧轮胎综合利用项目。
建设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30个左右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重点关注废旧机电设备、电线电缆、家电、汽车等重点资源的循环利用。这些示范点需符合国家或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化管理、环保设施齐全、资源年利用量达标等条件。
推动报废机电设备、电线电缆、家电、汽车、手机、铅酸电池、塑料、橡胶等重点“城市矿产”资源的循环利用、规模利用和高值利用。开发、示范、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和国际领先技术,提升“城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水平。
目前,环渤海、长三角和中部地区被视为“城市矿产”发展的核心区域,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华东和华中地区,已经显现出基地群的雏形,显示出它们在资源再生利用领域的显著地位和聚集效应。
地理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包含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等多个方面。高中生学好地理,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以下是针对2024高考的地理知识点总结,欢迎参考阅读!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如下: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东经度数增大或西经度数减小的方向是地球自转方向。
地球运动 地球自转:①方向:自西向东,北顺南逆。②周期:一个恒星日,为23小时56分4秒。③速度:⑴角速度:15°/小时,南北极角速度为0,地表其他地角速度相等。⑵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极线速度为0。④地理意义:⑴产生昼夜交替现象。⑵产生时差时。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 第一单元 地图专题 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1 锦囊一:巧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发出强烈的射电,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耀斑和太阳风放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
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高三地理第四章的重点知识点1 水回圈: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上内回圈。 ②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科技,提高单产;培育良种;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高三地理笔记重点知识2 第二讲 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 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季风气候区和热带雨林气候区,包括东亚、东南亚和南亚。
复习过程——科学夯实“双基”,形成自然地理知识的骨架(1)夯实“双基”高考以能力立意,但能力源于知识,虽然高考考查的知识点只是全部知识点的一部分,这有限的内容仅仅是对学科内容的抽取,但这种抽取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且每年高考试题都是变化的、求新的、不可准确预测的。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地图专题 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1、三峡工程将大大促进库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峡工程是开发治理长江的关键工程。
2、年,重庆市对三峡库区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综合治理等“青山绿水工程”,在三峡库区构筑青山绿水多种生态屏障,从而保证了近年来重庆市林地的增加。 3 草地 草地的变化趋势是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和1985年的草地面积相比,2005年的草地面积减少了5304hm2。
3、加入世贸组织,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将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有力推动三峡库区产业开发和技术进步,促进我国环境政策和标准与国际接轨,提高政府和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三峡库区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和污染治理投资占GDP的比例将会明显提高。
4、根据对三峡库区和渝西地区18个小城镇调查,其企业类型主要是煤矿、水泥、机砖、铸造、皮革、农副产品加工等资源利用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十分严重。(六)生态系统功能衰退,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资源分布不均,林种和林龄结构不合理,退耕还林政策中经济林比例较低,林地生态系统脆弱,稳定性差。